2016年发改委将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确保一带一路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其中包括推动共建陆海经济走廊,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
文/章骞(凤凰国际智库2016年02月18日)在人类历史上,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幕,海洋这个曾经让人视为天堑的屏障,转而成..
《“一带一路”环球行动报告(2015)》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2015年“一带一路”出版工作述评
文/王大可
(《科技与出版》2016年06月03日)
摘要 出版产品是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也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凭借。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全面展开,我国出版界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制定全局性的出版战略和运行计划,努力创新出版方式、开拓发行渠道,充分利用国家书展等平台展开对外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出版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一带一路”;出版工作;述评
2015年3月,我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进入全球行动阶段。“一带一路”旨在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出版产品是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也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凭借。2015年,我国出版界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一带一路”出版工作成果丰硕。
1 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一带一路”的战略重点是经贸合作,但文化交流也十分关键,只有大力促进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才能为政治经济的长远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上热烈响应“一带一路”战略,但少数国家尚存疑虑。南亚、西亚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理解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的阶段[1],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只能借助西方媒体的信息认识中国,这难免受到某些妖魔化中国报道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了解也不够全面,这影响了“一带一路”阐述和传播工作的有效性。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应该高度重视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大对沿线国家的传播力度,把“一带一路”包容、平等、合作、共赢的内涵和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的本质阐释好、传播好。
出版业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版物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当前,我国出版业需要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出版合作,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以优质的出版产品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理解,助力“一带一路”的战略大局。然而,认识问题并不等于解决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多、地域广,语言和文化形态多种多样,即便在基本的语言翻译人才储备上,我国也存在极大的缺口。21世纪以来,国家对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不少支持,但总体上,我国出版业还是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缺乏跨文化传播和经营的能力。[2]和“一带一路”的需求相比,我国出版业的准备算不上充分。
幸运的是,挑战和机遇往往一体两面。首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本身就可为“一带一路”出版工作提供重要支持。2014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丝路书香工程正式获批,成为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该工程初期规划至2020年,下设丝路国家图书互译等多个子项目,为“加快推动中国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在丝路国家出版发行,搭建我国对丝路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出版信息资讯平台、形成与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内容共同挖掘、渠道共享共用的发展格局”[3]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其次,虽然我国出版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能力还不够强,但也已经积累了不少“走出去”的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和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出版关系,版权输出和引进的品种比例从2010年的1∶2.9提到2014年的1∶1.6[4],倘若善加利用,这些先期努力将成为“一带一路”出版坚实的基础。再者,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加深相互了解的动力。根据北外刘欣路老师在三期阿拉伯官员培训班上的调查,阿拉伯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出很大的兴趣。”[5]2015年8月,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吸引了82个国家和地区、1305家海外出版机构参展交流,达成的2887项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中有2791项是输出协议,这充分证明了世界对中国的兴趣,用亚马逊出版副总裁萨拉金的话说,“全球读者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当下的样子。”[6]
综合来看,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我国出版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主动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商贸合作,提供既有形式创意、又有深刻内容,既适应当地人民和市场需要,又蕴含中国特色的出版产品,“一带一路”出版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2 全局谋划、战略先行
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开展之年,除了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全国各省份也根据自身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定位,出台了配套的行动计划。可以说,2015年“一带一路”出版工作的政策与制度条件非常有利。不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版企业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一带一路”出版工作的好坏,最终要看出版企业能否抓住有利的政策条件,制定合理的出版战略和运行计划。回顾2015,我国出版企业全局谋划、战略先行,“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十分有力。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全球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世界上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构成,语言学习是深入的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带一路”给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出版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拥有大量优质的对外汉语出版资源,为适应“一带一路”的需求,北语社调整海外出版战略部署,提出了“出版系列品牌产品群和在营销渠道开展品牌活动”的“双品牌”战略,保持了自身在汉语国际出版界的领军地位。2015年,北语社在“一带一路”国家的销售网点已达148个,一些网点2015年中期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量。[7]
凭借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优势,广西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根据这一定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加大东盟地区出版市场的开拓力度,成了“全国向东盟地区输出版权最多的出版集团之一”,另一方面积极在埃及、土耳其、南欧开辟新的出版渠道[8],两翼并举,初步完成了与广西定位相符合的出版布局。
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云南出版企业积极申报丝路书香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民族特色书籍的出版发行,“搭建丝路国家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努力形成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共享格局。”目前,云南出版界已经在多个丝路国家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化书店和交易中心,包括新知集团在内的多个出版集团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获得近亿元的资金支助。[9]
儿童和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时期养成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对其一生影响深远,因此,少儿出版也是“一带一路”出版工作的重要一环。“十二五”期间,我国童书原创水平、进出口童书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创新工作方式,发出了建立国际少儿出版多边合作框架的倡议。该倡议得到了东盟十国、蒙古、印度、以色列、韩国、保加利亚等多个国家出版机构的广泛响应。在该框架下,2015年下半年中少总社达成56项版权输出协议。[10]为了布局“一带一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提出了“差异化”“科技化”“资本化”“产业化”的“四步走”战略。目前,安少社合作伙伴遍及东南亚、中东和欧洲,《少年与海》《不一样的童年》等45种图书入选“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11]等重量级国家出版项目。
3 书展搭台、深化合作
各种类型的书展、博览会、出版论坛是出版界洽谈合作的重要平台。2015年,相关部门召开了一系列“一带一路”主题出版论坛,国际书展、博览会也纷纷为“一带一路”开辟专门的展览空间。我国出版机构抓住机会,利用这些平台互相交流、学习,开展主题阅读、图书展销与版权贸易等系列活动。以书展为平台,我国2015年“一带一路”出版工作不断掀起小高潮。
2015年5月29日至6月1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在南宁举行。围绕“一带一路”主题,此次东博会开设国际文化展区,吸引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的企业和组织参展,集中展示有各国文化特色的产品,“唱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好声音,把‘民心相通’落到实处。”[12]会展期间,广西新闻出版广电局还专门举办了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重点展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新闻出版等相关领域的合作成果。可以说,此次展览“突出中国和东盟特色,注入欧美地区文化元素,引领文化未来发展趋势,将极大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工作的交流合作。”[12]
2015年8月22日,中国出版集团举办了第二届中外出版翻译恳谈会暨“一带一路”出版论坛。论坛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中外出版合作”为主题,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出版家对中国文化的“出版与翻译”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在会议讲话中肯定了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桥梁作用,强调要重视翻译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遴选一批高水平的翻译专家队伍,立足国内,面向国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编辑出版人才、经营管理人才。”[13]
2015年8月25日,“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201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举行。国际出版论坛采取主论坛和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吴尚之副局长在主论坛主旨演讲中把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界定为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主要发力点之一[14],“‘一带一路’与出版业的机遇和挑战”也直接成为一个分论坛的主题。8月26日至30日,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阿联酋、俄罗斯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亮相,以各自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关注,成为书博会的一大亮点。[14]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不仅是当前亚洲最国际化的书展,也是世界版贸交易的重要平台。在此次图博会上,中外出版机构达成的版贸协议达4721项,较2014年增长8.6%。[15]2015年8月27日,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在图博会期间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和产业发展论坛,吸引印度、澳大利亚等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出版机构代表参会,就出版合作和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一共达成158项版权输出协议。[16]
4 书香中国、实绩凸显
从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开始,“一带一路”就成为我国图书出版的热点。2014年,图书市场上有多部“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中国经济出版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版)》《欧亚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发展出版社的《海上新丝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思路与构想》等。与2014年比,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出版工作成绩更为突出。概而言之,2015年,“一带一路”出版物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图书市场上的“一带一路”出版物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门类,略举数例如下:《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经验与教训》属于工程管理学科,《“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属于能源经济学科,《“一带一路”:中国文明型崛起》属于国际关系学科,《影视产品跨文化传播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属于电影文化学科,《南亚投资法律风险与典型案例研究》则属于法学学科……丰富多样的图书出版打开了人们对“一带一路”的多种学科领域内的阐释空间,丰富了人们对“一带一路”的深度认识。
第二,学术解读更加深入。“一带一路”战略尚处于扬帆起航阶段,这一战略如何展开,如何适时调整建设重点,如何应对可能的风险……这些问题的解决尚需要深入的学术研究。总体而言,相较于前一年,2015年出版的著作对这一战略提出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解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精心辑录了林毅夫、胡鞍钢等名家学者关于“一带一路”的演讲,直观呈现了学术界对该战略的前沿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一带一路”环球行动报告(2015)》不仅以总报告的形式深入阐释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还全面收录了2014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企到民企,从国内到国外有关“一带一路”的重要政策、计划和议论,为全面审视该战略行动过程提供了宝贵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邹磊所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一方面从与古代丝绸之路的联系与区别上阐明了“一带一路”的时代性,另一方面从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的比较和分析中阐明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堪称目前最成熟的“一带一路”的研究专著。
第三,出版形式更为多样。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选择网络阅读、手机终端阅读等阅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企业必须变革出版方式,提供更多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数字产品。
今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资源,以及该社“阿拉伯国家文化研究”丛书等优质出版资源,策划筹建了大型“一带一路”数据库。除了纳入众多学术资源,“一带一路”数据库还创造性地利用“滑动地图直达资源、图解知识点、丝路数据可视化、时间轴展现大事记”[17]等多种直观的方式呈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方方面面,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和出版提供了重要的支持。2014年,五洲传播出版社建成了包含英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3种语言版本的that'sbooks多语种数字内容运营平台。2015年底,该平台的法文版也已上线。that'sbooks平台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图书“走出去”周期长、海外市场分散的弊端[18],是图书出版和销售渠道的一次突破,十分有利于“一带一路”图书在上述语言地区的出版发行。
5 出版强国、任重道远
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出版工作风生水起,成绩卓越,但离“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和出版强国的建设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格外值得重视:
第一,对外出版针对性有待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0多个,这些国家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国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在一些国家受欢迎的出版物在另外一些国家可能遭受冷遇,这就需要出版企业加强对各国市场实际情况调研,细分运营策略。
第二,图书内容当代性有待增强。我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一带一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历史悠久的“丝路精神”,但“一带一路”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关键还是靠当今中国人的奋斗。因此,“一带一路”出版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把中国当下的故事讲好,把“三个自信”的内涵说明白。
第三,市场导向和政府支持有机结合。我国新闻出版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把发展更多地推向市场”[19],但与此同时也不能放松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在发展水平高,民众购买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应该以市场化经营为主,充分发挥出版企业的主体作用,但在另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市场主体分散的国家和地区,则“应以政府为主,企业为媒介,侧重于非贸易方式。”[20]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它不仅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同时也标志着国际关系上的、全球文化秩序上的“‘共赢主义时代’”[21]的开启。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也仍有一些不足。不过,只要我国出版界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一带一路”出版工作一定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何明星. “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国图书翻译出版的现状与应对[J]. 出版广角, 2015(21): 20.
[2] 姚宝权. “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问题、优势与路径选择[J]. 中国出版, 2015(17): 51.
[3] 王玉梅. 丝路书香工程正式立项[N].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4-12-9(1).
[4] 李建臣. “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五大看点[J]. 出版发行研究, 2015 (10): 7.
[5] 邱红艳. 中国对阿拉伯地区的图书传播[J]. 对外传播, 2014(11): 14.
[6] 李苑. 世界“渴望了解中国”[N]. 光明日报, 20158-31(1).
[7] 王壮. “双品牌”出版战略与“一带一路”国际汉语推广[J]. 出版参考, 2015(14): 10-11.
[8] 王敬华,杨烦烦.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一带一路”初显[J]. 出版参考, 2015(14): 40-41.
[9] 李成生. 我省推进“丝路书香”项目建设[N]. 云南 日报, 2015-4-27(3).
[10] 林致. 国际少儿出版多边合作框架启动[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5-11-17(4).
[11] 王利. 安少社:“四步走”战略布局“一带一路”[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10-19(6).
[12] 周杰. 唱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好声音[N]. 国际商报, 2015-5-26(1).
[13] 刘蓓蓓. 提升翻译质量加快推动出版走出去[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5-8-24(2).
[14] 吴尚之. 加快中外交流合作推动出版国际化发展 [J]. 中国出版, 2015(18): 6.
[15] 王媛. 展会架起出版丝路图书融通中外文化——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综述[J]. 中国出版, 2015(18): 7-8.
[16] 陶钼. 首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和产业发展论坛举行[J]. 中国出版, 2015(18): 76.
[17] 乐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打造“一带一路”数据库为“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奠定重要基石[J]. 全国 新书目, 2015(10): 7-8.
[18] 邱红艳. 五洲传播出版社that's books多语种平台在阿语和西语地区的发展[J]. 全国新书目, 2015 (7): 8-9.
[19] 蒋建国. 进一步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快推进新 闻出版强国建设[J]. 中国出版, 2015(14): 9.
[20] 2014~201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课题组. 关于中国 出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 出版发行 研究, 2015(11): 9.
[21] 刘伟. 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24.
王大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200240, 上海。
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研究”(12&ZD027)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