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多少良辰美景,都不似海滩潮涌那般激情澎湃。 绵延的沙滩徐徐没入海面,浪花轻抚着细沙,静谧怡人。这类沙滩很易到达,不..
冰山项目为城市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包含了200多个公寓,能容纳7000个住户及12,000个人的工作场所,三分之一的住宅向..
前言:
谁征服了海洋大数据,谁就征服了海洋。海洋是未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从数字海洋到透明海洋,再到智慧海洋,体现了海洋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
战略加速期的海上难题日益凸显
①缺乏全局战略性顶层设计,海洋信息资源散又弱,难以发挥整体优势;
②海洋核心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关键设备依赖进口,难以有效支撑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③海洋数据获取困难、数据处理和共享不足;
④海洋网络重复建设、又各自物理隔绝;
⑤深海、远海通信能力不足;
⑥海洋相关标准不一、共享机制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⑦海洋信息服务规模小、水平低,难以满足海洋综合管理、军事活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要。
总之,仍不能适应全球海洋治理格局的重大变革,不能满足我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需求。
智慧海洋是海洋强国战略抓手
未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和跨界融合应用,将为陆企向海洋进军带来更广阔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国有三条标准:国民关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学认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国家经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
以信息主导、体系建设智慧海洋,是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长远抓手。
智慧海洋是信息与物理融合的海洋智能化技术革命4.0,是经略海洋的神经系统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长远战略抓手。
在当前“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智慧海洋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
智慧技术使得海洋信息更透彻,智慧海洋工程带动海上航运业、智慧渔业、智能船舶产业的转型升级。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是海洋人工智能的基础性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基础,也是经略海洋的必然路径。
从数字海洋到智慧海洋
当下,信息与物理融合的知识革命使人们开始用知识去经略海洋,用智慧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和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海洋技术革命进入智能服务时代。
智慧海洋是在海洋数字化、透明化的基础上,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海洋装备技术,发展而成的海洋智慧化高级形态。
不仅将解决国内与国外海洋信息体系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更将进一步形成引领全球海洋事业发展的新优势。
针对当前我国海洋信息体系发展的不足,智慧海洋的发展定位应是引导我国海洋智能化技术革命4.0的信息基础能力建设。
主要包括海洋信息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海洋智能科技创新与核心信息装备研发。
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电子信息技术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强大的动力,推动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打破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圈层壁垒向海洋进军。
海洋经济向人工智能化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遥感信息智能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海洋人工智能需要综合的交叉学科,包括哲学、认知科学、数学、计算机、信息论等。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数据信息获取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引擎,海陆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也对海洋经济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日渐成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创新的新引擎。
海洋互联网试图将陆地互联网尽量无缝延伸到海洋中,以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海洋产业,再通过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建立“AI+海洋+AI”模式,能够帮助改变信息难以覆盖广域海洋的现状,提高经略海洋的能力,从而对人工智能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海洋经济领域的人工智能开发并非局限于无人驾驶。
广东深圳率先布局智慧海洋体系
从2018年起,广东每年设立3亿元的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创新发展。
2019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实现销售产值4.16万亿元,拥有华为、TCL、中兴、研祥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电子信息骨干企业,带动了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而深圳拥有体量庞大、体系完整、科技领先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占据全国约1/6的产值。
涌现了邦彦技术、海能达、云洲创新、汇川技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船舶电子、海洋观测和探测、海洋通信、海洋电子元器件等海洋电子信息领域不断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掌握自主核心技术。
截至2020年年初,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已累计交付98个海缆项目,海缆建设长度将近6万公里。
中兴通讯将带来海洋宽带卫星通信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级卫星通信整体解决方案,填补深海覆盖盲区的空白。
智慧海洋的未来发展中心
①探索创新建立建管用统筹、产学研联动、科研与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共建、信息共享和产业共融,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运营模式。
②整合拓展现有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资源,全面形成与海洋强国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海洋信息自主获取能力,获取管辖海域、深海大洋、南北两极以及全球重点关注区域的海洋环境、海上目标和活动等的全要素实时连续信息。
综合利用陆、海、空、天、潜等多种通信手段,逐步建设覆盖全球海域的自主通信能力,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大容量的信息传输与交换服务。
③深入开展海洋大数据汇集管理、融合处理和挖掘分析等技术攻关,整合建设国家层面的海洋大数据资源体系,搭建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海洋大数据云平台,推进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显著提升海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深度融合和共享开放服务水平。
④建立完善海洋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产品研制与应用服务的标准体系,实现标准研究、编制、优化、验证、检测、评估全过程支持,统一技术体制,消除信息孤岛隐患。
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海洋信息安全组织架构,加快构建以防为主、软硬结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⑤围绕海洋信息感知技术和装备领域国产化程度偏低的短板,加强国产技术装备研制,特别是海洋核心装备关键零部件、传感器等的研制和产业化。
结尾:
在当前“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智慧海洋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
而加快推动智慧海洋深入发展,是顺应国际国内两个大势、抢抓机遇、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
原文链接:https://www.ofweek.com/smartocean/2020-10/ART-190526-8500-30467135.html